儲存裝置一直被視為是電腦效能不能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而SSD固態硬碟一直被寄予厚望與期待,尤其在諸多主要組件都明顯成長之際,對於效能需求的使用者更顯重要,基本上使用固態硬碟者的目地,無不以訴求效能為第一優先,資料儲存需求與安全依舊是訴諸每GB單價較低的碟式硬碟,這樣的組成在現在較親民價位的SSD推出之後,相信一定期間還是不會改變,直到SSD每GB單價更低、單體容量更高、耐用與可靠度再提高,才有機會改變。當然,這期間碟式硬碟也不是坐以代替,所以完全取代有難度,產生產品使用性質的區分機會較大。
因為SSD的技術、製程與控制…等持續的提升,速度的提升在最近看到明顯的突破,單體容量持續拉高,價格也因為一些原件的採用改變而親民一些,所以除了極致效能型使用者,現在也針對實用級的效能使用者有相對的產品可以選用。INTEL新上市的540s SSD就是這一個位階的產品。
SSD廠商在效能、耐用、價格之間掙扎與衡量,由SLC、MLC、TLC做選擇,速度不夠就利用控制器、用RAID 0方式串接…等諸多方式提升效能,耐用度就利用SSD Hybrid方式,藉由SLC CHACHE達到效能的再提升與減少TLC的抹寫次數,使耐用度達到使用需求的標準,消費信心再用5年保固來補足。整體的作為就是希望達成符合主流使用者族群適用的SSD產品,intel 540s SSD就是這樣的產品。也因為單品容量來到主流消費者的區間帶,加上每GB價格來到10元的位階,所以也就成為實用級效能使用者適合的產品。
INTEL 540s SSD 官方網站資訊(點擊可閱)
想要兼顧效能與容量,一直以來都是個議題。所以碟式硬碟廠商有SSHD,INTEL有ISRT做Hybrid,就是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現在INTEL利用這樣的技術,把碟式硬碟的部分置換為TLC SSD,搭配SLC快取與模擬技術,讓具有較高效能表現的SSD也可以有較大容量與更親民的每GB價格,這樣的產品如果表現良好並獲得大家的支持,那隨著量的放大就有機會讓價格更親民,那這就要繼續看下去咯,時間與眾多使用者會是最好的驗證。
Hybrid在 SSD + HDD 的時候是有明顯成效的,台灣熊不只針對Hybrid HDD做過不少測試,也做過 Hybrid SSD + SSHD的測試,換句話就是Hybrid SSD + (Hybrid SSD + HDD ),其中的快取原理猶如 CPU 第二階快取的感覺,所以效能也呈現再提升。
相關測試與名詞說明可以參考→「經實驗Hybrid HD加上SSD作IRST技術運用效能成長明顯可見!」(點擊可閱 https://twbear.cc/blog/post/94824748 )
現在利用壽命與速度表現都優秀的SLC快取與模擬技術來幫TLC SSD做加速,當然效果也可以預期是有效的,事實上經過這次的實證由540s的測試成績也顯示就是有效,只是一如以往,想要單單的測出這快取用的SLC速度,並做出評論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台灣熊救利用不同的測試方式與幾組測試軟體來呈現,希望由其中的一些數據與圖表可以跟大家一起看出些差異。
當然既然要做這樣的測試,也就順便利用幾個單元測試來回答一些網友的疑問,包括SSD單碟與分割成兩碟這樣對效能是不是有影響? 分割成兩碟之後擔任系統碟與非系統碟效能是否有明顯差異? Windows 10對SSD是否有效能最佳化,與Windows 7環境下所測得的數據是否有差異? 以上的疑問今天這一篇應該都可以得到答案,不然很多人都不敢分割SSD來使用。還有藉由這樣的不同OS、不同分割的測試,希望由其中可以看到期望看到的一些表現。
實用效能型的PC組成,這一組建議採用的是INTEL Core i5 CPU搭配 ASROCK Fatal1ty B150主機板與KINGSTON ValueRAM DDR4-2133 8GB*2記憶體,加上intel 540s SSD,這樣的組合兼具效能與較親民的價格。省下來的預算看是用來買好一點的顯卡、POWER、機殼還是搭水冷、用好一點的電競鍵鼠? 就看你的喜好,但還是提醒,如果有儲存重要資料,還是要多準備一顆硬碟幫忙做備份,非常重要的話就要做多一份備份…才安心,這其實不是只針對SSD,就是算是使用HDD,台灣熊還是如此提醒。
「由備份觀念聊起到完成多層式資料備份的完整過程分享,包含簡單的Step by Step操作。」 ( 點擊可閱 https://twbear.cc/blog/post/97921193 )
第一階段測試,採用SEAGATE XT750 SSHD搭配windos 7進行配合測試。
測試一開始,先了解一下測試平台的規格,還有簡單的效能指標!
Win7 效能體驗指數 7.6 / 7.9 / 7.0 / 7.0 / 5.9(滿分7.9) , Auslogics benchmark 11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