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熊相信關於儲存裝置的速度還沒有完全被發揮,但是在親手對採用NVMe介面的INTEL 750 SSD開箱進行效能測試,對他的效能在不需要任何加工與額外的加速卡幫助之下,就輕鬆跨越儲存裝置GB/s門檻,相當的驚艷與高度的肯定,也就對未來更快速的儲存裝置更加期待(對~熊相信跨過這門檻當然還會續添佳作),同時也相信能讓在工作場域與電子遊戲競技(GAMING)上仍為主力的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整體的效能提升有很大的助益,對工作上的幫助,或是電競戰力的提升無庸置疑!
回頭看看PC(桌上型電腦)的歷史,主要架構中的幾個單元進步相當的大與明顯,不只是CPU與晶片組…緊鄰的記憶體還有負責輸出的顯示晶片都有大幅的躍進,就是儲存裝置方面的變化比較沒有驚人的改變,之前大幅躍進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由錄音帶轉換到軟性磁碟機、還有由軟碟機緩緩的與硬碟機完成銜接,想當時硬碟機的價格…就要打個哆索。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容量上的提升、抽取式硬碟與光碟儲存設備的亂入,讓人再睜大眼睛就是固態硬碟的出線,這讓硬碟的稱謂變成了傳統式硬碟,正確一點應該是碟型架構硬碟。但SSD的興奮沒有很持久,原因當然是技術、價位、可靠度…其中還有一個就是非戰之罪的束縛,那就是介面!
儲存裝置的介面由MFM→IDE→SATA 1-2-3…SATA EXPRESS…當然中間還有很多方案,但是基於諸多因素沒有能夠像SATA家族一樣的普及,但高速的儲存裝置總不能一直被SATA所困住,所以當SSD的價格、效能、可靠度都來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的時候,INTEL推出NVMe介面的 750 系列SSD,搭配主機廠廠商推出的可匹配的產品對應,此刻確實令人眼睛再度為之一亮!過過IO制肘門檻束縛的效能表現,相同平台即便是採用內顯,效能也能有明顯躍進,這與以往由碟式硬碟更換到固態硬碟只能達到小幅效能提升與明顯的開機變快愉快是不能想比,這樣的提升程度是用太爽了!
當然高速高效是要有相對的代價的,但這價格花的會很心甘情願,相對於SSD剛推出來時候類似的價格,而享受的可用容量與有限效能的提升,所以現階段INTEL SSD 750 會是高階電腦使用者與電競玩家所喜愛,而根據科技發展的驚艷,這樣的技術在是成熟發展與獲得使用者的支持之下,普及與親民成為大眾都有機會可以享用是可以期待的!
這一篇評測就是運用手邊既有的一些產品,包括提供豪華期全IO介面讓INTEL SSD 750 U.2 展現效能的 ASUS Z170-Deluxe 主機板(點擊可閱)、intel i5-6600K、KINGSTON Fury DDR4 記憶體…原先採用REEVEN OKEANOS RC-1402散熱器(點擊可閱),但最近在進行另一平台的 i7-4790K 超頻測試,所以暫時換上INTEL廠裝的散熱器進行,基本上這一篇的測試也剛好就是要看標準運作下,採用INTEL SSD 750 U.2在整體效能上的表現情形,當然另一重點就是跨越瓶頸後的INTEL SSD 750 效能上的展現!
接下來就將一、INTEL SSD 750 U.2 簡單開箱與在 ASUS Z170-DELUXE 主機板上的安裝;二、系統效能測試成績;三、INTEL SSD 750 U.2 測試成果,三個部分進行分享!
(^(T)^) INTEL SSD 750 U.2
INTEL SSD 750 有兩種形式,一款直接就是PCIe 介面,另一款是採用 U.2 的形式!這一篇測試的主角就是 U.2 的 INTEL SSD 750 ,
型號是:SSDPE2MW400G4X1
五年保固符合他的身價!SSD 750 有三種容量,分別是 400 GB、800GB、1.2 TB。
SSDPE2MW400G4X1已經備好相關需要的線材,其他M.2轉U.2的轉接介面或是想要採用PCIe來使用,這其他的介面卡就要主機板廠商來準備了,所以我們特別選用已經內附這兩個配件的華碩Z170Deluxe主機板是有原因的 ^_^ !
鐵甲武士般的SSD 750 ,外殼一測採用散熱鰭片式的設計,讓散熱面積加大幫助SSD 750 加速散熱。
SSD 750 搭配Z170 DELUXE 有兩種安裝與使用方式,第一種是直接利用U.2轉M.2轉接卡安裝在主機板M.2插槽上。
另一種方式是將U.2轉M.2轉接卡安裝在PCIe介面卡上,然後整組安裝在PCIe擴充槽。
這次的測試是採用後者,也就是將U.2轉M.2轉接卡安裝在PCIe介面卡上,然後整組安裝在PCIe擴充槽,使用SSD 750隨附的線材進行連接使用!
接下來就要進入另一階段,實測的部份啦!
依序分享系統平台效能、SSD 750效能,請繼續看下去咯!